最早的厦门人姓许 入闽许姓第一人为汉朝将军
摘要: 目前 厦门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共有380多万、1109个姓氏。根据史料,最早进入厦门的是许氏,“南陈”“北薛”则是开发厦门最早的姓氏。记者 龚小莞
108姓有家谱可查
黄姓资料最为齐全
“我 经常接到电话,咨询自己的祖先怎么来的。很多人连三皇五帝都不懂,更不用说姓氏源流是怎么回事。”市博物馆原馆长、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龚洁说,目前 厦门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共有380多万、1109个姓氏。根据史料,最早进入厦门的是许氏,“南陈”“北薛”则是开发厦门最早的姓氏。
龚洁说,家谱一般三十年修一次,也有五六十年修一次。但厦门的各姓氏距最近一次修家谱,已经有近百年了。修一次家谱少则一两年、多则数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已掌握了108个姓氏的家谱,其中陈姓、黄姓的家谱非常齐全。
“陈姓唐代中期来到厦门,三个分支的家谱保留都比较完整,有200册以上,包括金门、台湾的分支。研究会所掌握的家谱中,资料最多的是黄氏,不管你想问关于黄姓的什么问题,基本都可以回答。”龚洁说。
厦门最老的姓氏
许氏
■来源:河南许昌
■入厦时间:公元前135年
■宗祠所在:位于同安区大同镇的许督祠堂,是闽南许姓人心中的圣地。
源流
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左翊将军许濙,奉命自许州(今河南许昌)入闽平叛,驻屯营城(今同安大同镇),闽越之乱平定后,刘彻又敇令许濙“永驻斯土”。从此,许濙与他率领的士卒在营城戍守繁衍,许濙成为中原汉人入闽的第一人,成为闽越许姓的始祖。
东汉至北宋年间,许姓裔孙在同安多有兴变,至南宋末年,原居城内的许巨川迁居同安东界村(今翔安新店),成为东界的肇基祖。
陈氏
■来源:河南固始(“将军派”)、 陕西西安(“太傅派”)
■入厦时间:“将军派”为唐总章二年(669年),“太傅派”为唐建中二年(781年)
■宗祠所在:开厦南陈上柱国祠又叫陈喜祠堂,奉祀的是南院派陈氏七世祖陈喜。现为台湾南院陈氏族人回乡寻根谒祖的主要祠堂之一,位于湖里塘边石头皮山。
源流
唐总章二年(669年),漳浦、云霄一带,闽越族发生啸乱,朝廷派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入闽平乱未果,其子元光继承父志,平定了啸乱,奏准开郡漳州府。陈政、陈元光父子率故乡河南固始县58姓士兵入闽,落户闽南,部分转辗来到嘉禾屿,部分去了闽中,称“将军派”。
开 元二十四年(736年),太子太傅陈忠、陈邕父子因与宰相李林甫不协,被谪从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举家入闽,先居三山(今福州)、兴化(今莆田),后 迁惠安,最后移居漳州南厢山,建南院,称“南院派”。建中二年(781年),陈邕长子陈夷则举家300余口迁居嘉禾屿浦园(今江头后埔),居岭之南,为最 早开发厦门岛的姓氏,史称“太傅派”,亦称“南陈”。
关于陈夷则,还有“梦隐嘉禾”的传说,据说陈夷则某天晚上梦见自己睡在一个长满稻谷的岛上,醒来后为了追寻梦中“禾岛”而率领整个家族来到“禾岛”(即今天的厦门岛)。陈氏两派在厦门繁衍至今,成为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姓。
薛氏
■来源:福建福安
■入厦时间:唐神龙二年(706年)
■宗祠所在:湖里区林后社。每年三月初二会有盛大的祭祖活动,林后薛氏繁衍到泉州、金门、仙游等地的宗亲均从各地赶来参加。
源流
唐 神龙二年(706年),福建长溪人(今福安)薛令之,成为以诗赋登第的第一个闽人。开元中,他与贺知章并侍东宫为太子侍读,因对伙食不佳有意见,赋诗题壁 讽刺唐明皇,明皇览后不悦,在其旁答诗逐客,于是薛令之谢病徒步离开京城回闽。但他没有回家乡长溪,而是来到四向沧波、舟人罕至的嘉禾屿,居岭之北,称 “北薛”,岭称“薛岭”,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您对自己姓氏的来源感兴趣或有疑问,可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我们将为您寻求权威解答。如果您收藏有家谱等相关资料,也欢迎与我们联系,共同为厦门人找“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