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闽南 资讯

厦门开了一家“世界第一”的书院 还悬赏万元求佳对(图)

摘要: 昨日上午,以“闽学源头,文化同安”为主题的2016厦门(同安)首届国际朱子文化节暨同安朱子书院开院仪式在同安县衙旧址举行,中国朱子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校长、厦门市社科联主席朱崇实,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耀群等3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见证了这一盛事。

昨天上午,在已有千年历史的同安县衙旧址,全球首座实质性运行的朱子书院——厦门(同安)朱子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同安又多了一个“世界第一”。

以“闽学源头 文化同安”为主题的2016厦门(同安)首届国际朱子文化节也在此拉开帷幕,海内外专家学者、嘉宾等30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首批聘任13位学术顾问

活动现场,书院首批聘任了13位学术顾问,有北京大学教授陈鼓应、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朱汉民、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等,今后这些学者将受邀到书院授课。

接下来,书院将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教学、礼仪、联谊、议事、协商、旅游等活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厦门“朱子文化”品牌。

据悉,朱子书院将办成一个开放的书院,所有的活动都是面向市民的、公益性的,有兴趣的都可以来参与。接下来,书院还将建立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活动信息,方便普通市民了解和参与。

朱子书院还将作为同安区各社区书院的总院,是全区“中心书院”,负责指导、协调各镇(街)级、社区级社区书院,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配送。

将针对朱子学展开研讨

本次活动由中国朱子学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厦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厦门朱子书院、厦门筼筜书院和同安区社科联承办。

活动期间,除了同安歌仔戏《朱熹点化鳄鱼精》演出、传统民俗游园、专家与市民代表共走朱子之路探寻先贤足迹、朱氏宗亲会纪念先贤、公益演出与音乐会等活动之外,对朱子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朱熹后裔还将对朱子家风家训、朱熹首仕同安对朱子闽学的重要性、朱子闽学与海上丝绸之路、重新认识新儒学的集大成者——先贤朱熹等主题展开研讨和演讲。

此外,从5月19日起至6月20日,同安还将举办连续一个月的“文化同安”系列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朱子书院开讲啦

上午开训,下午论道,讲课的都是名家大咖。

打开大门,厦门(同安)朱子书院开讲啦。

昨天上午10点半,在琅琅的《朱子家训》声中,朱子文化论坛“朱子家风家训与家礼”正式开讲,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朱杰人为现场一百多人“开了首训”。

家住西湖社区的颜女士聆听了讲座,受益匪浅。她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家教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此次讲座让她和孩子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昨天下午,包括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在内的八位知名学者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朱子文化论坛之名家会讲,围绕朱熹首仕同安对朱子闽学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弘扬朱子文化打响名人文化品牌并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路和举措、朱子闽学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等话题,各自发表高见,展开讨论,让在场的市民深受启发。

解读

朱子是谁?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孟

朱熹(1130-1200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的创始人,世人尊称为朱子。

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还远播海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就出自朱熹之手。

 朱熹与同安啥关系?同安是闽学发祥地

朱熹与同安,有着很深的渊源。

公元1153年,时年24岁的朱熹赴任同安县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也是他仕途开始的第一站。

在同安任职4年,朱熹勤政爱民,兴学育才,采风问俗,以礼导民,让偏于一隅的古同安成为家传户诵的“海滨邹鲁”。

在此期间,朱熹的足迹几乎遍布古同安(包括今厦门、金门和龙海角美等地)的山村海岛,使得同安拥有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

“同安是‘朱子学(或称闽学)’的发祥地。”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说,同安不仅是朱熹的首仕之地,而且是其一生从政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同安期间,他的思想经历了“逃禅归儒”的重要转折,最终使其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探访朱子书院

铸有朱熹铜像 新建“半亩方塘”

厦门(同安)朱子书院,位于同安县衙旧址。县衙始建于公元929年(五代十国朝段),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昨天上午,朱子书院正式开院。导报记者走进书院实地探访,为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旧县衙还存有朱熹遗迹

据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考证,在同安任职期间,朱熹就住在县衙西北角的主簿廨(主簿办公室),并将此处命名为“高士轩”。朱熹在“高士轩”办公、居家、读书、著作,他的二儿子也在这里出生。

县衙旧址内,至今仍存有朱熹当年生活的遗迹。除了高士轩遗址,三块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重修的高士轩石碑保存完好,是研究朱子文化的重要实物。此外,县衙内尚有“朱翁先生手泽”的龙目井和水贯井,以及相传为朱熹种植的榔榆树。

2015年10月,同安区人民政府启动“同安县衙旧址”改造工程,原建于高士轩基址上的政府食堂转身为“朱子书院”。

红砖燕尾脊,尽显闽南风格

朱子书院占地600平方米,有门头小院、书院讲堂、高士轩馆三部分。此次改造,增建门头小庭院,采用闽南传统风格,如红砖、燕尾脊、胭脂窗等,清幽安静有藏蓄之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胭脂窗是由8位民间老匠人纯手工制作而成的。据施工方介绍,一扇胭脂窗需要2人连续合作七八天才能完成。

小院内新建“半亩方塘”,从小院拾级而上,就是书院的讲堂大门。台阶有五级,代表朱熹首仕同安近五载。进门有朱子铜像,高2.4米,寓意朱熹24岁到同安上任,铜像采用的是朱熹学术大成之时的形象。

讲堂里,挂着6幅2米左右的中国画,分别描绘着朱熹任职同安主簿时游遍同安山水、访贫问苦、兴修水利、兴办县学、百姓扳辕相送的故事。

 人物声音

让文化走到百姓中去

中国朱子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校长、厦门市社科联主席朱崇实

文化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从书斋走出来,走到百姓中去。同安以书院的形式,来传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让百姓更多地去了解、去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并把这样的文化化于日常生活。这个对于我们现在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打造朱子文化地标

同安区委书记黄国彬

同安是厦门历史文化之根,闽学之源,与朱熹渊源深厚。当前同安正在全力打造百姓富、生态美的“富美同安”,我们希望通过朱子文化节和朱子书院这个平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朱子文化,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朱子文化地标,助推同安文化繁荣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明礼和谐的良好文化氛围。

将增加两岸交流机会

台湾知名学者、朱熹第26代嫡孙朱高正

台湾同胞基本都以闽南人为主,我们弘扬朱子学,对两岸共同来捍卫、弘扬我们的文化的根,意义深远。在台湾,每家书院都奉祀朱夫子,还有在建的朱子庙,朱夫子很受崇敬。同安成立朱子学院后,我估计台湾的朱子庙很快会过来交流,两岸交流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从国际角度研究朱子学

韩国栗谷学会会长、成均馆大学教授崔英辰

宋代朱子学在传统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17-19世纪已发展成为东南亚三国的普遍性学问。去年10月24日,韩国朱子学会在成均馆大学创立。接下来,我们将以厦门(同安)朱子书院开院为契机,与中国朱子学会及厦门朱子学会共同奠定从国际性角度研究朱子学的基石。

朱子文化对海外人意义深远

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耀群

在同安举办朱子文化节意义深远,尤其是对我们海外人而言。学习和弘扬朱子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海外的学生,他们受西方文化和西式教育的影响,伦理道德较为欠缺。海外政府也逐渐开始推广儒学和理学,我们希望能够经常带一些学生来中国大陆参观学习。

同安朱子文化资源丰富

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

同安是朱子学的发祥地,很多研究朱子学的专家学者,包括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都要到同安来考察遗址,这也侧面说明了同安朱子学文化资源很丰富。朱子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之一,同安现在举办朱子文化节,修建朱子书院,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万元奖金,800多年对联求佳对

据民间相传与史料记载,朱熹曾在同安留下两句征联,让后人作对,但800多年过去了,至今还没有佳对出现。

昨日,借此契机,厦门市朱子学会悬赏万元,为此两句对联征集佳对,期圆千年佳联。

征联时间截至今年12月31日,每份参加征选的作品都须包含两句的偶联,每份征联一般不超过10对。届时,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

1。上联:香香两两。

2。上联:峰上一株枫,枫上一窝蜂,风打枫,蜂飞逃四方。

跟着朱熹游同安

同安推出两条朱子文化路线

朱熹爱好游山玩水,足迹遍布古同安全境的高山海岛,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源。日前,同安专门推出两条朱子文化旅游线路,涵盖朱熹在同安的遗迹,让市民游客“跟着朱熹游同安”。

线路1:朱子书院—苏公祠—铜鱼池—文公书院—北辰山仙苑;

线路2:莲花山太华岩—澳溪安乐村塔—文山—铜鱼池。

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叶文彬 余雪燕 杨心亮 郑素描/文 何东方 陈嘉新/图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