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井园村创办免费食堂 留守老人三餐有人管(图)
摘要: 这家免费食堂位于龙海白水镇井园村后山社,藏身在村民活动中心,去年10月,由村民们自发创办,专为村里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如今,免费食堂已经运转了7个多月,来用餐的老人由少到多,每天固定来用餐的老人已经有40多人。
老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还能看电视

老人们集中用餐,再也不寂寞
闽南网6月3日讯 两样青菜、一块扣肉、一份排骨汤,米饭自盛,这样的一顿午饭,是不是连你也心动啦?哦,它还是免费的!
这家免费食堂位于龙海白水镇井园村后山社,藏身在村民活动中心,去年10月,由村民们自发创办,专为村里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如今,免费食堂已经运转了7个多月,来用餐的老人由少到多,每天固定来用餐的老人已经有40多人。食堂月均花费在2万元左右,全靠发起人和社会热心人士捐助。
昨天中午11点半,食堂里又熙熙攘攘起来,村里几十位留守老人从家里陆续赶来,开饭喽!
暖心事
有人来得晚,同桌给留饭
免费食堂位于活动中心的一楼,约60平方米大小。窗户边的玻璃橱窗里,整齐地摆放着老人们的餐具,每一份都有编号,餐具上还标了每一名用餐的老人的姓名,防止混用。屋外的洗碗池边有一块公告板,上面记着食堂每天的进菜种类和支出。
中午11点左右,开饭时间还没到,就已经有七八名老人到了。她们一边闲谈着,一边帮忙剥一些大蒜。不一会儿,来吃饭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厨师长林亚目说,固定在这里吃饭的老人有40多人,加上不定时的就有90多人了。

要是有人迟到,老人们还会给他们留饭
11点半,厨师将饭菜依次端到了饭桌上,有两样青菜、一块扣肉、一份排骨汤,米饭自盛。
今年63岁的林天金和老婆郑玉华是免费食堂的常客。夫妻俩一个儿子在厦门、一个在漳州,平时照料老人的时间不多,偶有回家,多半是节假日的时候。在这里,两位老人都吃得很习惯。林天金说,这里氛围好,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家里已经很久不煮饭了,甚至有时候儿子回来,家里也没煮,而是把儿子也叫过来一起吃,吃完再在募款箱里捐些钱,意思一下。“很多老人在家平常只吃一碗饭,到这都可以吃两碗,子女也放心。”
72岁的郑咀前些年中风,身体活动不便,成了其他老人们的重点照顾对象。有一次吃早餐,同桌的几名老人盛完饭菜后,发现郑咀没按时过来,开始担心起来。最后,大家还是放下刚盛好的饭菜,特地跑到郑咀家去一探究竟,结果发现是郑咀家的时钟坏了,晚了半小时,所以没有准时。
林亚目说,除了互相帮扶,老人们也相互礼让。有时候,个别老人在田里干活,来得晚一点,同桌的其他人盛饭时,都会自觉给对方留一勺饭。
每次吃完饭,老人们还会自己收拾好桌子,随后各自拿着自己的餐具到水池清洗。

老人们的午饭有荤有素
有来头
从老人常吃隔夜饭说起
井园村目前有2300多人,其中青壮年大多在外打拼,村里留下空巢老人大概有近200人。
免费食堂的发起人林亚川,今年47岁,是一名长期在厦门经商的井园村人。虽然自己在外打拼,但林亚川的父母也都生活在老家。“有一年,我回家四五趟,发现他们吃的饭菜只有一次是现煮的,其他几次都是吃隔夜饭。”这让林亚川揪心,他和在厦门工作的几位朋友坐下来一聊,才发现很多家庭都有这种情况。
2014年,林亚川开始酝酿建免费食堂给老人用餐的计划。直到去年八九月,经过和厦门友人的商议和帮助,他们开始建厨房、购置餐桌椅子。去年10月18日,免费食堂正式开放。
此前,免费食堂在龙海还没有先例。一开始,免费食堂遇到的阻力不小,有人直接给林亚川泼冷水,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是三餐”、“办不了三天”。
林亚川说,初次尝试,他心里确实没底。他和朋友抱着“免费提供三个月试试”的心态,开始了免费食堂的运作。10个、20个,30个……随着老人口口相传,前来就餐的老人日渐多了起来。免费食堂也从最初“免费三个月”的目标,一直坚持到现在。
遇瓶颈
花销不小,将设公共账户
免费食堂坚持7个多月,还是碰到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目前,免费食堂的资金来源,除了林亚川等人前期筹集,日常运转主要靠热心人士和前来就餐的子女出资。林亚川算了一笔账,现在食堂提供给每名老人的饭菜,月均成本在400元左右,每个月下来大概总共需要支出2万元左右。到现在为止,不算装修、购置设备的费用,免费食堂已经支出12万余元。
林亚川说,下一步他想给免费食堂办一个公共账号,让社会爱心捐款的去向更加透明化,减少一部分想要资助的热心村民的疑虑。
另外,虽然免费食堂已经存在7个多月,但还有一部分村里的老人及其子女对免费食堂心存芥蒂。林亚川说,有人认为在免费食堂用餐,就是“吃林亚川的”,传出去子女脸上挂不住。林亚川觉得,免费食堂是公益项目,要去除这种个人色彩,还是要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进账出账透明了,大家自然会踊跃起来。对此,井园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黄水文说,目前免费食堂正在进行民间组织登记,村里和镇里都已经通过了,正在向民政局报批,只要通过,公共账户应该就能设立了。(海都记者 朱加良 白志强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