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闽南 资讯

天文大潮来袭厦门多地“观海” 吃瓜群众水中自拍

海西晨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受农历九月十五天文大潮和东北大风共同影响,厦门昨天迎来了天文“大潮”,高潮位是730厘米,多地开启了“观海”模式。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晨报记者 曾昊然 王晓萍)受农历九月十五天文大潮和东北大风共同影响,厦门昨天迎来了天文“大潮”,高潮位是730厘米,多地开启了“观海”模式。大潮的到来,市民反应不一,有的严阵以待,有的淡定如常,有的孩子甚至把潮水当作绝佳的玩耍场所。总之,在高潮的面前,厦门人并没有“蓝瘦,香菇”。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提醒市民,今明两天厦门还是会有高潮位出现。

镜头1宾馆商铺忙着舀水

昨日12:30,记者来到解放军七三一一一部队厦门第一离职干休所,发现已经涨潮,干休所门口被淹,但是里面居民楼地势较高,没有被淹。

昨日12:50左右,大潮接近最高潮位,彼时厦大西村新华都超市附近,水位已经涨到人行道上,不少行人涉水前行。有意思的是,厦大的保安早有准备,已经穿起了雨鞋。

昨日13点左右,鹭江道BRT站点附近的路面已被淹没,水深30-40厘米,许多车辆涉水而过,行驶的速度很慢。期间有一辆出租车抛锚,在等待救援。

第一码头渡口已经被淹没,由于海平面和路面基本上是平行的,所以进出的货船直接靠在路边卸货。鹭江道周围的宾馆、商铺很多进水,大家有的堵沙包,有的搭起了临时的木头“大坝”挡水,还有的干脆发动工作人员一起舀水。

镜头2和潮水来张“全家福”

“快帮我拍照,要拍到潮水哦。”昨日中午临近12时,蒋欢拉着母亲,抱着女儿,站在店门口,请晨报记者帮忙拍“全家福”。

自从2013年把餐厅安家于沙坡尾,蒋欢对天文大潮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时间还未到12:30,潮水已经涨至店门口,把桌布弄湿了,她只是淡淡地说:“没事。”说着,蒋欢拿着手机,继续拍照,女儿兴奋地“咿呀”叫着。

和蒋欢一样淡定的,还有家住大学路的张阿姨。坐在椅子上,双脚泡在水里,吃着点心,张阿姨一脸闲适的样子。“走过来看看潮水,朋友就住旁边。”

镜头3 “泳士”游水近3小时

昨日13时的朝宗宫外,两名男士正在避风坞内游泳。原来,两位“泳士”都是厦港居民,经常在避风坞内游泳,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上午10:20,小刘早已下水游泳,在水中呆了近3个小时。而他的朋友小陈,也游了近30分钟。

晨报记者在家住大学路26号后门的林先生家中看到,潮水已经淹至约10厘米处。不过林先生表示,家里的冰箱用不锈钢架垫高40厘米,橱柜里的东西已搬至较高位置。“如果潮水再涨,就用木头椅子再垫高。”多年应付天文大潮的经验积累,林先生早已有了对策。

今明仍有高潮位

根据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的预测,今明两天,厦门还将有天文大潮,厦门沿海各验潮站将出现超过黄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而且可能出现比昨天更高的潮位。

今天的高潮位出现在凌晨的1:05和中午的13:40,高潮位分别是705厘米和735厘米;明天的高潮位则出现在凌晨的1:45和中午的14:30,高潮位分别是695厘米和725厘米。思明区的沙坡尾避风坞周边、海洋三所周边、厦大医院周边、鹭江道周边、第一码头周边以及海堤公园等区域,将发生明显的海水漫堤或倒灌。

天文大潮主要是受农历九月十五天文大潮和东北大风共同影响。比如去年9月28日-30日,台风“杜鹃”和“超级月亮”正好碰上,其间厦门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高潮位———762厘米。

遇潮水如何应对

住在上述低洼区域的居民,要及时转移低处的物资,特别是一楼沿街商铺,要把放置在地面的货物及时搬到高处。最晚要在今天上午之前转移完毕。一楼住户和店家要准备好沙袋等挡水抢险物资。来厦游客千万不要到海边观潮观风戏浪。

厦门迎来天文大潮,多个地点海水漫堤或倒灌

居民忙防水,游客图新鲜;今天的潮位更高哦!

大晴天,穿着水鞋玩水;坐在一片汪洋中,喝着咖啡,看潮起潮落;早早地在店门口,垒起高高的沙袋,或者在门口拦起木板……

昨天中午12时55分左右,厦门港迎来了高潮,最高潮位达到730厘米,超过了黄色警戒线。

沙坡尾避风坞、第一码头周边、海洋三所周边、厦大医院都出现海水倒灌,居民忙防水,游客市民们则图新鲜,淡定玩水。

最高潮 海水漫上没过膝盖

昨天12时开始,导报记者在沙坡尾避风坞、第一码头周边、海洋三所周边、厦大医院附近等多处走访发现,这些低洼地带基本都有潮水漫上路面。

12时许,在第一码头旁的黄家渡渡口旁,积水已经漫到了马路上,时不时可以见到要前往第一码头BRT枢纽站坐车的游客,将行李箱扛起,脱下鞋袜,蹚水前往车站。

公交车开过时,潮水已经漫过了公交车车轮的一半,不少私家车只能尽量靠着左侧水位较低的路面,小心翼翼地行驶。

12时30分左右,在沙坡尾避风坞,此时潮水已经漫过木栈道和水泥路,直逼岸边居民和商家门前的台阶顶部。

到了12时55分左右,正是昨天的最高潮位,此时沙坡尾避风坞潮水已经没到导报记者的膝盖处,一些低洼处的居民家中,也开始进水。

直到13时过后,潮水开始退去,半小时多的时间,潮水就退到岸边以下。

有经验 海边居民全副武装

天文大潮“驾到”,靠近海边生活的人们最能体会潮起潮落的威力。

沙坡尾避风坞这一带的居民,对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门口的沙袋木板,屋内的板凳铁架,再加上拖把簸箕,防潮工具全副武装。

居民杨先生说,虽然家中有点进水,但是这样的情形相比去年9月份的天文大潮,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当时木板挡都挡不住,直接被潮水冲垮。”杨先生说,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快60年,每年农历八九月份的十六、十七左右,几乎都会出现那么几次高潮位,“但也就去年的天文大潮淹水最高,今年这样还好”。

厦大医学院周老板在厦大医学院门口开一家小小的水果店已经有6年时间了,上午10点多他看到海水逐渐漫了上来,就和老婆将家里几张长条矮凳子抬了出来,将装水果的竹篓子都摆放在上面,“潮汐时间也是固定的,来了好几年,摸清规律了,我们这一排店铺早早都准备好了防水,你看那个店的老板昨天就拉了几个沙袋过来。”

导报记者顺着厦大医学院、海洋三所一路前行,满街皆有水渍,最深的地方海水可及脚踝。道路两边的许多居民都把门口的东西搬到屋里,或是垫高,有些还在门口拦起了木板,部分家中被海水倒灌的居民,也已开始拿着扫把将屋内的积水清扫出去。

很淡定 “吃瓜”群众水中自拍

居民全副武装防潮水,游客市民同样也是全副武装,不过却是忙玩水。市民宋女士特意穿上新的粉红雨鞋,和朋友站在沙坡尾避风坞漫上堤岸的潮水中秀自拍,更是特意让导报记者帮忙拍了张照,“你拍照技术好,赶紧帮我拍拍,我这雨鞋可是特意买的”。

正好路过的游客应女士,自拍杆派上用场了。站在水中,背对避风坞,伸出自拍杆,微微一笑。应女士说,自己第一次看到潮水这样涨上来,感觉特别新奇、有意思。

在地势较高处,也有不少市民游客围观看热闹。沙坡尾避风坞的咖啡馆靠窗座位,正喝着咖啡的游客,看着潮起潮落。“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咖啡馆店家笑着同导报记者说道。

提醒

今天潮位更高海水仍会倒灌

●今天下午1时40分还将出现735厘米的高潮,比昨天午间还高。

●明天下午2时30分也将出现 725厘米的潮位,都将超过黄色警戒潮位。

●思明区的沙坡尾避风坞周边、海洋三所周边、厦大医院周边、鹭江道周边、第一码头周边以及湖里区的海堤公园等区域,依然会发生明显的海水漫堤或倒灌。

导报记者 林泓 李方芳/文 常海军 陆军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