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小伙骑高头大马迎亲 古城上演传统婚礼(图)

闽南网
关注闽南网5月1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文/图)上头、罩乌巾、压斗、喷轿角、迎亲、踢轿门……在五一小长假的尾声,一场古色古香的传统闽南婚礼在鲤城区上演。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在乐 队、姓氏灯、火鼎、轿夫等的簇拥下,跟随高举迎亲牌、喜牌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穿过古城的闹市街头,到新娘家“接亲”。

泉州小伙骑着高头大马迎亲

准备前往女方住处

迎亲队伍

轿夫抬着喜轿

按照习俗,新娘头罩乌巾
作为闽南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婚姻在古代被认为是“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传统的婚姻礼仪是民俗礼仪中最隆重也最热闹的。旧时,把结婚视为“小登科”,故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俗说。新娘出嫁仿新科状元坐大红喜轿,一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按照传统礼仪,上午9时,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从通政巷起行,《红甲吹》艺人均穿着大红袄,新郎骑着高头大马,8名花轿轿夫抬着花轿,队伍举着迎 亲牌、喜牌,提着姓氏灯,担着嫁妆,火鼎、轿夫、媒婆随行,队伍穿过中山中路、钟楼、东街,在南俊巷举行女方花轿到前仪式、新娘上轿仪式,经过打锡街、中 山中路前进,最后回到苏廷玉故居,完成踢轿门、拜堂、挑乌巾等仪式。
一对穿着红色喜服的新人来自安溪感德,新郎是印记闽南文化驿站的负责人上官志鹏,与新娘为初中同学,今年都是28岁。上官志鹏说,因为自己喜欢传统文化,便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策划,希望能给妻子办一场特别难忘的婚礼。
在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中,浮桥文化站的负责人吴灿双正在张罗着各项仪式。他介绍,闽南地区的婚礼具备“六礼”,即问名、纳采、纳征、纳吉、请期、 亲迎。亲迎即为迎亲,男方骑着高头大马,带上喜轿去娶新娘。“今天的这场婚礼,就是完全遵循传统。”吴灿双说,在“罩乌巾”的传统中,新娘笄礼后,需以帕 (俗称乌巾)蒙其面,送嫁娘导女上轿。
对此,他解释说,古人都在晚上娶亲,后来时间改成了白天,新娘罩上乌巾是为了延续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在晋江地区还有其他传说,相传有一对恩爱的情侣,男方因为相貌丑不敢娶对方。后来,男方提出,结婚当天要新娘遮住面容,不让她看见自己的容貌,因此流传了这个习俗。
“我们希望做一场闽南传统民俗婚礼,把喜庆的婚俗文化呈现给大家。”活动的策划方、鲤城区文化馆副馆长周琼琼说,古城文化在复兴,闽南文化需要推广,对古城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对非物质的文化也要注重保护,让人和文化一起“回归”。早前,鲤城区文化馆也策划过传统婚礼,还曾到金门举办过“战地婚礼”,都取得不错反响。
这场复古的传统婚礼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一大早,市民林先生就来到通政巷。看完整个嫁娶流程,他说,传统婚礼现在很少见了,自己对此也很陌生。今天在古大厝嫁娶,这场遵循传统闽南习俗的婚礼,让自己长了见识,“传统的嫁娶方式感觉挺有意思的,给了年轻人新选择”。
据悉,这场婚礼是“润物无声”2017年五一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由泉州市古 城办主办、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泉州市古城发展有限公司、文旅集团承办,系列活动还包括在西街肃清门、象峰巷7号、陈光纯故居和金鱼巷20号等地 分别举办“画说闽南——海丝芳香、漆语无声作品展”、“闽韵新创——闽南文化创意设计展”、“回归映像——东西塔的前世今生纪实资料展”,以及“古城新影 ——闽南文化动画、摄影展”、“寻情、寻境、寻创意——文创产品展”等5个展项,展览将持续到5月3日。

